小说鸭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鸭 > 汉未央 > 第一百五十章 台阁成

第一百五十章 台阁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褚歆这个法子,可谓考虑得细致入微。

陆纳为光禄勋,手下有郗超和刘建两位中郎将,一个出自桓家,一位有浓厚的谢家背景。

现在提名袁乔为卫尉、王坦之为城门校尉、桓温四弟桓秘为北军中侯,看似上述人等皆与桓门渊源甚深,实则不然。

以袁乔为卫尉,是示桓温以诚,安其之心。

那王坦之何许人?虽然一直在桓府充任入幕之宾,但他却是扬州刺史,现在吏部尚书王述的长子,相较而言,平原王氏与陈郡谢氏关系要更深一层。

桓温的四弟桓秘就更为特殊,虽为桓温的嫡亲兄弟,然平时为人自视甚高,不为桓温所喜,两人之间不说水火不容,但不睦是事实。

即便如此,桓温也不曾亏待过这位弟弟,第二次北伐姚襄,收复洛阳之后,桓温还上表举荐桓秘为辅国将军、宣城内史。

更何况,北军中侯辖下五校两军,主要实力皆为谢家掌控,旦有不测之事,整个北军还真不知听命于桓家,还是听命于谢家。

正如昔日刘霄在长安面见桓温时所言,作为第三次北伐秦国的胜利者,一切的一切,只不过在围绕桓、谢两家分利而食。

台阁次辅、尚书令褚歆提出来的这一方案,桓、谢两家彼此都应该能够接受吧,所谓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桓冲最终以阁臣的身份勉强点头同意。不过,随后他另有一议,说今日暂且定下光禄勋、卫尉等人选,至于十四将军拟定何人,不如放在下次另行商议。更化改制头绪繁多,还是循序渐进的好,否则欲速则不达,且遭受的阻力更大。

次辅褚歆点头称善,刘琰、刘霄并顾悦等几位阁臣也言好,大晋的首次阁会在一团和气之中宣告落幕。

与建康诸人的忧心和忙碌不同,此时远在长安的台阁首辅桓温却难得悠闲适意。

长安西南郊昆明池,方圆广有三百顷,烟波浩渺。昔日大汉武皇帝刘彻开凿此池以练水军。

数百年后,湖面楼船旌旗不复踪影,只有岸边柳吐新绿,粼粼微波在和风催动下轻轻拍打着堤岸。

荒芜破败的码头,有一老者头戴斗笠,于那残桥之上伸出一杆鱼竿,如老僧入定一般许久一动不动。

鱼漂蓦然一沉,老者知道有大鱼上钩,等到鱼漂复起又疾沉,老者眼疾手快拉起鱼竿,长长的鱼竿被弯成满月。

水面下的鱼儿显然不甘束手就擒,用尽全身力气左右摆动,妄图挣脱钩在嘴唇上的鱼钩。

“还真是一条大鱼!”,老者展颜开怀自语,颇具耐心的将手上的劲道松了松,仍由鱼儿在水底垂死挣扎。

不多久,老者慢慢收紧鱼线,等那条鱼儿筋疲力尽才将它拖出水面,定眼一看,足足两斤有余。

老者身后,早有不远处侍立的甲士左右飞奔过来,躬身半跪在木头桥面上,分外利索地抓住那条大鱼,卸掉它嘴上的鱼钩,然后穿好鱼饵后再将鱼钩抛向水面。

“够了,中午的吃食已有指望,把锅支起来,火生上”,老者放下鱼竿,拍了拍巴掌上并不存在的灰尘道。

几名甲士提鱼而去,下到岸边剖开鱼腹,就着清澈池水将鱼身清洗干净,再折回岸边树荫之下支起一口大锅,添水,放进些许盐巴,最后把清洗干净的鱼儿丢进大锅。

火起,不久周围鱼肉的清香四溢。

大锅附近有一袍服文士,眼见沸腾的鱼汤泛白,于是起身走向码头,请了老者过来席坐在大锅旁边。

“难得今日风和日丽,百姓们争相出城折柳踏青,桓公忙里偷闲,也出来与民同乐”,袍服文士道。

老者咧嘴一笑,抖了抖身上的农家装扮,道:“农者国之本,百姓国之源,诸多身居高位者只知肉食之甘,不闻脚下泥土之芬芳馥郁,老夫可一刻不敢相忘”。

“那是”,袍服士子陪笑道,“家国情怀,仁心系于百姓,居庙堂之高不忘江湖之远,放眼大晋惟桓公一人耳!”。

“来来来,替老夫打几勺鱼汤,不要再给老夫灌**汤喽!”,老者道。

袍服士子讪讪而笑,取过碗盏亲手替老者从大锅当中沽出几勺鲜美鱼汤,然后躬身双手奉与老者。

老者接过,就着碗沿间或摇头吹气,直到碗中鲜汤冷热适宜后才饶有兴趣地慢慢品尝起来。

“鲜美之至呀!”,老者放下碗盏道,“来,你们都过来尝尝,我们今日也算自食其力”。

数名侍奉在侧的甲士可不敢和老者同锅就食,远远围在大锅附近坐了,各自从怀中摸出干粮低头闷啃。

老者见状有些不悦,命袍服士子在地上分置好碗盏,亲自执勺舀汤,然后再招呼那些甲士过来同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