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鸭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鸭 >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 第四卷 第三章 梦魇1

第四卷 第三章 梦魇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又是不知道从哪一个亲戚家回来,又是一定要经过同一片牌坊林,林中成片的坟墓,有很多坟墓坍塌,露出棺材,还有的坟墓里的棺材干脆就是打开的,露出了里面可怖的尸体,各式各样,心怀恐惧的梦灵总是从牌坊林外边的小路边经过,本来是走在路上的,却突然不知为何走进了林中,又再次看见那些最可怕的最让梦灵不能面对也不敢面对的已然腐败或已成为白骨的尸身,然后再次被吓醒。

小时候的梦灵记得最早的也是最清楚的一个梦境竟是在一只风箱里,各种小动物猫呀,狗呀,老鼠呀等等一个接一个地在风箱里跳来跳去,就是跑不出来,梦灵似乎也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后来,在梦中,风箱似乎还幻变成了一个接一个像火车车厢一样的笼子。

风箱在现代社会所见不多了,梦灵在幼年时,经常看见奶奶在用土灶烧饭时,用她来鼓风,灶底的木柴,树枝的火烧得旺旺的,用土灶煮出来的饭或是烧出来的菜真是香极了,做完饭后,奶奶还经常把山芋埋进灶底,等烤熟之后,取出来给梦灵和弟弟享用。就这样,这小小的风箱不知怎么就入了梦灵的梦中,而且是极为经常地反复做着的一个梦。

风箱真是个极其简单而又聪明的发明。在一个其作用如汽缸的长方形箱子中,活塞被推进和拉出,将羽毛或折叠的软纸片楔进活塞的四周,以保证在其通道上既不透气又润滑 (它是近代活塞环的始祖)。箱子的两端各有一个气阀:当活塞被拉出时,空气从远端被吸进来;当它被推进时,空气则从近侧被吸进来。在向里和向外的两个冲程中,空气被吸进汽缸;而在这两种情况下被压缩部分(即在活塞的另一侧)的空气被推进到一侧室中,并在那里通过排气口或喷嘴被喷射出去。它不仅能鼓风,也能喷射液体。它在老子的哲学巨著中被描述如下:对它推拉得越多。给出的风量越大。天地之间不正像风箱吗?虽然它空,却不会穷尽。老子的著述时代,虽然传统上认为是在公元前6世纪,最保守的估计约在公元前4世纪,哪种说法都可能是正确的。文中的第三句至关重要,因为它似乎指双动活塞式风箱的连续动作。《老子.道经》用它比喻空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是说。皮橐内充满空气而不塌缩,拉动其体又能将其内空气压出。空气通过输风管可进入熔炼炉中。汉代典籍中论及橐龠(橐龠 音:tuo yue )者甚众。山东滕县出土汉代冶铁画像石中有橐的画面。它有三个木环、两块圆板、外敷皮革而成。拉开皮橐,空气通过进气阀而入橐;压缩皮橐,橐内空气通过排气阀而进入输风管。再入冶炼炉中,这是单橐作业,至迟在战国时期,出现了多橐并联或串联的装置,名为“橐籥”,汉代又称之为“排橐”。双动活塞式风箱是中国在鼓风技术方面最重要的发明,它出现于唐代或宋代。公元1280年印制的《演禽斗数三世相书》中,刊载有一幅世界上最古老的双动式活塞风箱图,相传该书是唐初袁天罡所撰述的。宋代初次刊行。明代《天工开物》中所载的活塞式风箱。与此类似。活塞式风箱正逆行程都作有用功,每行程中一端排气鼓风,一端同时吸取等量空气,因而能提供连续风流,提高鼓风效率。是鼓风技术上的重大进步。欧洲直至公元1716年方发明了类似的双动往复式水泵,为后来的活塞式机械打开了道路。

在老子的年代,中国人追求长生不死的方法是服食金丹。炼丹文化发展出黄白术,把烧炼化学推上高峰。烧炼工具之一是风箱,古名橐籥。老子在说明天地造化之伟大时,以橐籥来比喻。 《老子》第5章:“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在物理学上,这个橐籥形构能造出强大的能量,增强借以烧作的火候。老子以此说明天地造化之来源。 老子虽无直接说明橐籥为天地造化之源,但根据其它章节,却有此义,例如第6章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便是。谷神亦可理解为封闭状态的橐籥形态。 后世以此引入内气修炼的理论,成为内丹修炼的主要功法。 譬如内丹功法常用之“束勒阳关”,及明清之际有“内呼吸”或“神入炁中”,可造就橐籥效应,演化真气。 然而,这个有关气的造化形构,却吻合今天天文科学解释宇宙膨胀的原因。老子橐籥论是内丹修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解释宇宙膨胀的真空能亦与此论巧妙地契合。为方便讨论,前者内丹修炼将分“有为功”及“无为功”两方面,有为功选取“行气玉佩铭”,而无为功以《五篇灵文》为代表。?主要讲道,论气的地方非常少。纵观《老子》81章,有关气的阐述不到十处。 《老子》直接言气者如第42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10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第55章“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等。全书有气字不到十处。 从道到气的概念转换,及气观念的成熟,都由后来的庄子及稷下道家完成。? 虽然老子有关气的讨论不多,但老子在论道方面仍有许多地方是内丹学理论的基本材料。老子的道论包括天道与人道,建基于天人相应。有关天人同道的陈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子展示了现代哲学所称的“宇宙论”及“本体论”。宇宙论即“宇宙生成论”,老子提到宇宙创生的源头,强名曰道。 见《老子》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这个创生是从道生一开始。以第42章为核心,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是无以名之、无物无象的状态。我们无法以人类的言语及思维完全地表达道之真相。 见《老子》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一”是这个道朝着现象界呈现、却仍未有任何现迹,可以说是恍惚的状态,一般以“太极”名之。“二”是一个架构的表述,可以是天地、乾坤、阴阳等。然而,这个架构将在现象界宰控事物的演化形态,成就二元特色。“三”是冲和之气,是万物源起的状态,是现象界的初始相,称为“先天气”。 凡无形之气都应写作“炁”。“真炁”、“元炁”、“冲和炁”、“神入炁中”亦同。 作为三的先天气,其本质是无形无状,氤氤氲氲。一与三都是无形无质,恍恍惚惚。不同的是。一近于无而三近于有,一是太极未动而三是太极已动,两者同出而异名,皆可以说有不是有、说无不是无,立于有无之间。? 老子虽然未有对气作出仔细的陈述。然就这“冲气以为和”一句,经已肯定现象界初始的原动力是气的形态,只不过这是无形之气。 “冲和气”的提出和对文字的选用可以看到,此所谓先天气,若形之以为相,将是外表和谐而内蕴矛盾。“冲”是两种相异力量在冲突角力中,也就是阴阳两种力量在相互制衡且相互吸引的情况。“和”是柔和,代表着表征和谐柔顺,是孕育无穷事物的必要条件。冲和二者并列,说明这股宇宙先天气的本质,隐藏个中二元结构的潜在影响力。当这股先天气落于现象界,就必须依循二元结构的规律,即阴阳二气演化的程式。为说明这个演化程式,老子以“负阴而抱阳”的动态做起点。宇宙万物的初始阶段,及每事每物的成毀生灭,都内蕴这二元结构与张力,往后万事万物的无限演化也必然如此。人体内在的造化也莫不如此。? 宇宙的衍生过程中,三到万物之间,含藏气的运作。这个运作有其既定的规律和限制;更正确的说法是,现象界的道,不可能没有限制和规律。冲和气在于宇宙、天地,可成人成物;在于人体,亦同样成就各脏腑和组织。我们的生命,尤其是初始的婴儿气象,同样展示冲和气那先天气特质。老子的道论虽然以道开宗明义,然其对万有的形成,还须以气来阐述。? 在老子的思维中,冲和气的形成,有一个基本的条件和结构,那就是橐籥。他认为“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有橐籥的形构,才有气运现象。橐籥是风箱,即是一个封闭空间。这个封闭空间有一个活把。当活把推动,风箱内的气压有了转变,空气便由此鼓动。老子说,此气具备一特殊现象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那就是愈动愈有,能量有无限衍生的可能。由此可见,能量是一种气动的效果,而初始气之动,是冲和之气,一种尚未成象而恍惚氤氲的先天状态,老子称这种状态为“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与其说橐籥是一个封闭空间,不如说橐籥是一个封闭虚间。虚与空的不同,在于“虚而不屈”。虚有“不空”的含义,而“不屈”更有无穷力量的可能。这是老子学说中非常重要的观念。地球有生命,有年寿,有能量,就因为天地有封闭虚间的形构。更重要的是,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必须具备这个封闭虚间的形构。有生命的东西不一定是动物,地球也是有生命的东西。科学家认为,我们所生活的天地,已活了近50亿年。 根据科学家研究,宇宙诞生至地球生命进化已有150亿年,而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 人体是一个橐籥形构,我们的臭皮囊是橐,口鼻是籥。我们的生命必须以呼吸维系,而呼吸工具就是口鼻。内丹修炼由有形呼吸之气,炼就无形的真气,个中真气的定义,可以是一种生命能量。我们的基本生命由天赋的元气所建造,元气耗尽,我们的生命便告终。经过基本的养生调节,我们可以活出天年。然而,内丹修炼可以为我们的生命扩延,在后天工夫的辅助下,阳神炼就。我们可以与天地同寿,进而修之,更可与宇宙能量同步同体,与万化冥合。 内丹修炼以阳神出窍为终极体验,亦即神仙境界,此可超越时间空间,与宇宙同波。 从最基础的打坐工夫以呼吸之气作为练功对象开始。我们一早就启动橐籥效应。当风箱的活把被拉动。内气鼓动而真气萌生。这情况将朝着愈出愈有、愈有则能量生成愈大的规律进发。? 橐籥效应在内丹修炼上的运用,可以出土文物《行气玉佩铭》、及“神入气中”两种工夫看到。前者是有为功而后者无为功。简单地说,《行气玉佩铭》的做法是:吸气胀腹、提肛定住、持续片刻、呼气放松。这工夫的特色是上封下闭。上封者,口鼻闭息片刻。下闭者。提肛。臭皮囊是橐而口鼻为籥,上封下闭所造就的,便是一个启动了的风箱。内气鼓动,真气萌生,下丹田有股热流沿脊直上。这是炼出真气常用的有为功法之一。? 当工天纯熟,一切有为法只能当作达到无为法的过渡。无为法是炼就阳神的唯一法门。无为功夫以“神入气中”为指标。此功法的特色是,呼吸是绵绵若存、似有还无的状态。这状态经过一段呼吸调节工夫,即由粗大的呼吸调至气息微细缓长,最后与闭息极其接近。小乘内丹修炼的基本追求是尽终天年。寿命要得到维系和延续。这观念的延伸。就发展出对长寿动物的模仿。长寿动物如龟鹤蛇的呼吸形态,常被采用为修炼工夫的一部分。他们有一共同特色是,呼吸细微,甚至不呼不吸、不饮不食。因此,内丹修炼倾向于龟息、胎息。以至闭息等呼吸形态,而较高明的就是闭息或几近闭息。? 无为功到了几近闭息的状态,而心性活动亦到了完全不活跃时,在无思无欲、寂寥恍惚之际,内景可会有光华现象出现。呼吸的处理,可参见《五篇灵文》“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源。不可着体,不可运用,委志虚无,寂然常照”,及“工夫已久,静而生定。神入气中,气与神合”。 王重阳注文中指出所谓呼吸“归乎一源”,是呼吸“上下往来,复归本源,炼结成丹,为之胎”。这个本源,应该是复归婴儿、甚至是母体中胎儿状态的呼吸形态,故称“为之胎”。由此可以知道,成丹的必需条件是几近“胎息”。从呼吸往来的气息,调节至此胎息的具体方法,王重阳提到“神呼气吸”,很明显,这是步入“神入气中”的具体工夫,后世称之为“内呼吸” “内呼吸”是一种近乎无形之呼吸,是“神入炁中”之后的呼吸形态。张三丰《道言浅近说》云:“初学必从内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

呼吸是造化的原动力,不同的呼吸形态将有不同的造化面貌。内丹工夫在处理呼吸方面非常讲究。主要原因是,只有几近闭息的神入气中才有内景光华的显现。

始则凝神于坤……次则凝神于乾,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颗玄珠,大如黍米,恒在目前,一得永得。先天虚无真气,自然归之。待其铅光闪烁,如月之象。汞气飞扬,如日之象。不时日月交合一处,一点灵光,圆陀陀,光烁烁,照耀上下,内真外应。先天之气,自虚无中而来,是以母气而伏子气,自然感合,造化之妙。药从外来,非假存想。 值得注意的是一、先天气的出现,与闪烁光华的景象同步;二、先天气必在凝神工夫之后;三、先天气从虚无中来。光的出现在“玄珠”成象之际,称作“性光”。若把性光炼出来,“元神”便到位。这种无为功的锻炼模式,一直是内丹修炼的核心课题。明清之际,更有专题讨论性光的著作,较为人熟悉的是《太乙金华宗旨》 《太乙金华宗旨》为吕祖扶乩作品,当中提到“回光”之法,并以回光为炼出元神的工夫。 从以上有为功与无为功的功法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呼吸与橐籥的应用,是内丹修炼两个必需条件。两个条件中,呼吸是橐籥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只是,我们要借橐籥提供的环境改变呼吸形态,让真气萌生。因此。橐籥才是最根本的造化泉源。明清以降,内丹学出现“小周天”工夫,当中高唱“舌抵上腭”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打通任督二脉的不二法门。 譬如,柳华阳《金仙证论?序炼丹第一(尽言小周天)》有强调通任督二脉就是炼就金丹的窍门:“俞玉吾云:任督二脉,呼吸往来之黄道也。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于毛际。循还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也。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并绕脊里,上风府,入脑顶。二脉通,则百脉俱通矣。采取由此而运,周天由此而转,能识此炉鼎道路,则金丹无不成矣。”这些讲法,明显错解火候之用,误以为气行任督便可炼成金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