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鸭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鸭 > 战国大司马 > 第80章:辛秘

第80章:辛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从此,赵国“军政分离”,由新君赵何、国相肥义坐镇邯郸,负责治理国家;而赵主父,则自称主父、坐镇信都,厉兵秣马统帅军队,专心于吞并中山国,以及面对来自齐国的威胁。

这个改制,初期成果很大,摆脱了国事、终于能专心于征战的赵主父,在次年一口气就攻陷了中山国几乎全境,甚至于,就连齐国也不敢面对如此的赵国,派来使者说项,希望赵国保留中山国——想来这是齐国最后的底线。

考虑到赵国暂时没有能力彻底吞并整个中山,又考虑到齐国的底线,赵主父最后同意了,允许中山国依旧存在,并且扶持了一名叫做「尚」的中山王子嗣作为傀儡。

于是赵国与齐国的战争,最终并没有打起来。

“当时我想,赵何尚年幼,可由肥义辅佐,尽早参与处理国事,分担我的辛苦,而我则能专心致志为我赵国开辟疆土……”赵主父解释着他当年决定传位于赵何的想法。

『原来如此。』

蒙仲闻言恍然大悟。

然而有件事,赵主父却没有告诉蒙仲,那就是他后悔了。

是的,后悔于册立赵何为太子,后悔于将王位传给赵何。

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对韩氏、赵章母子的愧疚。

其二,赵章渐渐长大后,愈发地健壮而勇武,无论是容貌、神态还是性格,都酷似赵主父年轻的时候,反观新君赵何,却长得瘦弱,性格也懦弱。

于是,赵主父再次渐渐喜爱赵章,而不喜爱次子赵何。

至于第三点,那就是国内臣子的立场。

在曾几何时,赵国是完完全全围绕着赵雍的,国内所有贵族、臣子皆听命于赵雍,但当新君继位后,赵雍变成了赵主父,国人对这位赵主父的忠诚,或者拥护力就渐渐削弱了——很大一部分人开始围绕新君赵何。

包括赵主父最信任的国相肥义。

倘若此时赵雍已经年迈,不复当年的雄心壮志,那还则罢了,可偏偏这位赵主父还身强力壮,甚至心中还有使赵国称霸中原的雄心壮志,在这种情况下,他如何能接受自己逐渐失去权柄呢?

比如前一阵子在沙丘行宫时,当赵将许钧在谈及蒙仲等人时则下意识地说道:“尤其是您看重的蒙仲,他的年纪与君上相仿,日后说不定会成为辅佐君上的重臣。”

这岂非就是赵主父正逐渐失去权柄的例子么?

虽然赵主父当时笑眯眯地毫无表示,但心中却很不是滋味。

两日后,赵主父带着蒙仲等人巡游中山国的全境,每到一地,便叫人将榜文立于城内,宣布这片土地日后归赵国所有,而城池内外的中山国人,则至此成为赵人。

就跟宋国攻伐滕国时一样,赵国攻伐中山国,其实也让许多中山国人视赵人为仇寇,但两者有区别的是,赵国是“出师有名”,并且,赵国为了安抚中山国的国人,推出了不少有利于中山狄人的政策,比如田邑免税方面的优厚待遇。

再加上赵国的国相肥义本身就是出自白狄,与中山的狄人是同一个祖宗,因此,结合这种种,中山狄人对赵国的反抗日渐消退。

期间,亲眼目睹赵国安抚中山国人的蒙仲,将这件事记载了三封竹简上,分别托人送给庄子、孟子以及他义兄惠盎手中。

大约四个月后,他才陆陆续续地收到了庄子、孟子以及他义兄惠盎的回信。

庄子的回信最言简意赅,只有一句话:此即「内圣外王」之道!

而孟子的回信则字数较多,他表示,赵国的举措,即「对外施行王道、对内施行仁政」,这即是能使国家变得强盛的方法。

总结来说,庄子与孟子对赵国攻伐中山、以及安抚中山国人的评价,十分接近,以至于蒙仲很好奇这两位圣贤是不是私下交流过。

还别说,当蒙仲不在宋国的这段时间,庄子与孟子还真没少交流,他二人借助书信往来,相互喷地不亦说乎,以至于宋国的景亳,以及邹国,专门给这两位增派了送信的驿卒,便于这两位“交流学术”。

至于义兄惠盎的回信,他则表示蒙仲的这封信来得很及时,并且他已借赵国的举措,说服宋王偃对滕国——如今应该称作滕邑——施行仁政,无分宋人与滕人,皆一视同仁。

值得一提的是,在蒙仲跟随赵主父巡游中山国的期间,他亦结识一名愿意加入赵国、成为赵人的中山国人。

与其他祖辈出身戎狄的中山国人不同,这位与蒙仲年纪相仿的少年,其祖上据说乃是魏国的将领「乐羊」。

唔,这名少年,就叫做「乐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