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和几个孩子如同听天书般的懵懵懂懂,努力的理解萧恒说的意思。
边干边教,费了一下午时间,经过倒模、退火后终于烧制出来了一批平板的玻璃。萧恒又用融化的银液做底,用胶固定,然后刷上一层漆。
虽说比不上旧时空制作的镜子,还微微有些泛绿,但是和现下的西洋泊来镜子相比,那已经是天地之别了。萧恒又寻了一些银匠,按照镜子的尺寸打造了相应的银框,镶嵌到框里后,这些镜子更加显得光耀夺目。
制作的这些银镜,都被秘密运出黄山地区,分销给一些汉人大行商。第一批二十几面镜子,一共卖出了十多万两的银子,分装在几辆大车中,运回了黄山。
按照已经欢喜得快发了狂的黄兴之意,那就是要日以继夜的生产银镜,好多攒些银子。但萧恒深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少一些还可以有办法瞒天过海,再弄多些的话不光是卖不出高价,还会容易引起官府注意。
萧恒拦住了黄兴,只是让那些工匠又重新立起一座瓷窑,烧制一些日常用的土瓷掩人耳目。
时不时的烧制一些银镜,卖出去后收入了大笔的银钱,萧恒干脆就让黄兴在山下建了一个大庄子起来,贿赂县官,招募流民,购买田地,干脆变成了大地主。
元朝疯狂的打压汉族平民,他们联合汉族的大地主和上层人士,不许汉人拥有武器,不许汉人练武集会等等,可是对汉人中的地主阶层,元朝又持保护态度。萧恒正是打算用这一点来做掩护,明面上是地主,但是在流民当中发展愿意反抗蒙元的势力。
吴二是苏州人,二十三岁,家中本来还有几亩薄田。可是去年夏天苏州附近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旱灾,因为没收上来粮食,他交不起官府的税,被关进牢里。田被官府卖掉了,卖的钱拿去交了税钱,多出来的被蒙人小官黑掉了,活不下去的他只好成了流民,带着妻子外出逃荒。路上,妻子吃多了观音土胀死了,他本人则是跟着流民大队来到了黄山附近,被黄兴的仆役招到了庄中。
到了庄中,有人仔细问了他的来历,并问他是愿意干活还是种田,吴二会一点木匠手艺,便选了做个木匠。
在庄中,木然的听着东家的吩咐做着活。旁人有的找着他谈天,聊着苦不堪言的话题。
“唉,二子你是怎么跑这边来的?逃荒?”
“嗯。”吴二闷闷的答道。
“家里人都没了?这天杀的世道,活不下去了。”
吴二默不做声。
”你说要是在以前大宋,我们哪有这么凄惨,不管怎么的总还有点活路,不像现在。“
“是啊,恨不得反了这****的朝廷。”
慢慢的,这人勾着话题试探着他的想法,吴二渐渐的把一身的怨气都倒了出来。
第二天,管家找到了他,把他派上了黄山,说是让他上山找老师傅学些手艺。
来到山上,他发现这里不光是学习木匠手艺,为首的一个看上去并不是手艺人,而像是读书人。
这个读书人平时只是和他们聊天,有时候也教他们一些想都没想过的方法去干活,就比如教他们一人负责一样最拿手的工作,分组干活等。这读书人有时也和他们谈论现在的天下,告诉他们汉人是怎样被蒙人奴役,告诉他们元朝的民分四等制度。他对匠人们非常关心,亲自安排他们的生活,询问匠人们的需求,过了好久,匠人们才知道,他才是庄子真正的庄主。
他的名字叫萧恒。